武大成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凡十年  /  武大成就  /  正文

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砥砺奋进勇立科技潮头

来源:电子信息学院     发布日期:2022-10-14

供稿:电子信息学院

通讯员:柴婧婷、邢颖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带领全院师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服务国家需求,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牢牢把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电子信息学院凭借70年的历史传承,汇聚多学科优势和力量,在新组建以来的20年时间里,坚持内涵发展,因势利导、开拓创新,得以高速发展和壮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卓越的学院文化。

强化思想引领,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学院发展。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监督保证作用,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构建“五位一体”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分层分类组织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两名国家级人才担任“双带头人”引领支部建设,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开展对恩施白果树村的党建扶贫工作,深度参与脱贫攻坚任务。近五年,学院获批省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各1人、学校样板党支部2个,获评“学校保密工作先进单位”3次。

电子信息学院成功召开第四次党代会

学院党委工作组赴恩施开展扶贫对接活动

坚持人才强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学校人才战略的指引和支持下,坚定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院”战略。成立人才队伍建设委员会,出台《学院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政治把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学术评价作用。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做好青年教师发展规划指导,引育并举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日趋完善。近五年我院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引进各层次人才共计26人,引进数量呈三倍数增长;新增国字号人才22人次,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7人次,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14人次;2022年学院获批“武汉大学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已稳步形成一支具备电子信息特色、来源广泛、结构优化、富于创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队伍,为推进各学科长远、均衡发展和一流学院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学院成功举办共九届国际交叉学科论坛

培植卓越精神,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波传播与天线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教学团队1个。获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一等奖10项。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的教风和学风。学生近年来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诸多大赛中获国家奖近百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学生创新学分居全校第一,“卓工班”连续六届荣膺学校先进班集体标兵,生源质量逐年提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

聚焦特色和优势,优化学科发展布局。加强学院内外资源整合,“地球物理学”被列为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推动主流学科和特色学科交叉融合,完成系级机构重组调整,为加强“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主流学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成功申报“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新增中高层大气环境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碳中和感知和效能评估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省发改委多域智能感知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牵头建设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互联网传播计算研究中心,深度参与湖北珞珈实验室和武汉量子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等若干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评估优秀。稳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的建设任务,学院的学科发展进入新阶段。

MST雷达天线场地服务子午工程

南极中山站的拉曼测温激光雷达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科研成果实现跨越发展。学院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作为主攻方向,科学研究水平和科研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应用得到拓展。获批重点重大项目近20余项,其中包括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基金委重点项目3项、基金委仪器项目2项、子午工程二期项目。积极开展与国防、航天和海洋领域的战略合作,助力军民融合发展,获批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前沿创新、装发预研、军民融合专项等项目20余项。科研成果实现跨越式发展,与五年前相比,2021年发表Top期刊论文数增加493%,授权发明专利增加57%,软件著作登记增加38%;新增包括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2021年学院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创历史新高。

“近地空间天气多尺度过程和机理”基础科学中心正式启动

携手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共建能源互联网实验室

强化多措并举,国际交流合作多层次宽领域推进。近年来,学院参加海外学习交流的学生人员规模扩大5倍以上;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巴黎高科电信学院等15所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交流协议并开展联合人才培养项目,学生海外学习高校层次显著提升。成立国际合作委员会,设置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门预算,构建了“学校-学院-科研团队”多层次国际合作交流的运作模式。大力争取校内外政策与经费支持,学生国际交流经费快速增长,资金投入从2017年的70余万元上升到2020年的近200万元。通过引进国际著名学者和国际一流课程,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塑造高质量国际暑期学校品牌。与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签订工程硕士教育项目协议,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2022年学院获批“武汉大学国际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态势。

与布里斯托大学举行云签约仪式,正式开展工程领域的3+1本硕双学位项目的合作

持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学院综合治理能力。学院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及“十四五”规划开篇布局,进一步凝聚共识并明确了学院发展路径和目标。学院校院两级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以一级学科为牵引,以“保持优势、强化主流、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推进系级机构调整。新增设了人才队伍建设委员会、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了党政领导、广泛参与、协同互动的新型治理架构。修订《学院教授委员会章程》,制定并实施《学院系级组织业务管理工作规范》《学院专门委员会工作规程》《学院系务委员会工作办法》,实现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有效分离。建立学院、系与专门工作委员会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学院党政对系务委员会的指导及工作监督,凝聚学院事业发展合力,推动了学院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电子信息与空间科学论坛暨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组建20周年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七十年薪火弦歌,自强不息;二十载求实创新,悉育桃李。秉承着“明德博学,知行合一”的院训精神,电子信息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校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校院两级深化改革目标,持续推进“学科建院、人才强院、科研立院、管理兴院”四大工程建设,以乘势而上的决心,坚持不懈地在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建设高水平学院、培养一流人才的新征途上奋勇前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