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成就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凡十年  /  武大成就  /  正文

十年砥砺跨山海 奋楫前行征五洲

来源:国际交流部     发布日期:2022-07-01

供稿:国际交流部

每一个十年,都是一段征程;每一个十年,都是一次跨越。十八大以来,武汉大学对外开放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学校对外开放的历史回眸中留下了难忘的诗篇。

这十年,学校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跃升至第157名;

这十年,学校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泰国诗琳通公主等多位政要络绎来访;

这十年,学校国际化标志性成果更为突出,昆山杜克大学从蓝图化为现实,成为中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

……

十年回眸,武汉大学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全局,以奋进的姿态砥砺前行,力争实现新跨越。


顶层设计释放的发展活力更大

2021年,武汉大学正式成立武汉大学教育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强化学校党委对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指导。编制《武汉大学国际合作与国际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国际化部分,为深度服务学校“十四五”发展提供参考。

十年间,修订《武汉大学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与管理办法》,出台《武汉大学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管理办法》、《武汉大学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专项奖学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涉外管理文件,为涉外事务规范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为调动学院和学者主动性,我校先后出台一系列国际化建设专项支持计划,成效明显——

2016年和2018年实施“国际学术合作培育项目”,资助两批共19个国际学术合作培育项目团队。其中,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胡衡教授团队联合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申报了“中摩薄壁复合结构力学实验室”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获批经费350万元。

2019年和2022年实施“武汉大学中外联合科研平台种子基金计划项目”,资助两期共84个项目。在项目支持下,许多团队产出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成功申请、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重大项目近40项。

2020年至2021年,针对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重点立项申请计划对应设立储备计划,如“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育项目储备计划”“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培育项目”“国际组织后备人才支持计划培育项目”等。培养单位申报项目的积极性普遍提升,“中法医工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地理信息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中荷地理环境类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等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实现突破。

2022年,实施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前期工程“学院国际化发展重点专项支持计划”,共接收校内24家单位60项申报项目,立项42项,为推动学院国际化特色发展,实现“一院一策”“一院一品”打下基础。


服务国家外交大局能力更强

十八大以来,多国政要陆续造访武汉大学,例如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时任法国总理埃罗、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泰国公主诗琳通等,加蓬总统阿里·邦戈·翁丁巴和泰国公主帕差拉吉帝雅帕被授予法学名誉博士学位,比利时国王菲利普被授予荣誉教授,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来校研修。

2018年1月,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问我校

近十年来,多国政要陆续访问我校

学校积极推动公共外交,承办第八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上海合作组织首届民间友好论坛及智库分论坛”“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扩大会议”等,国家多场高端外交活动中都闪耀着武大身影。

2021年6月,校党委书记韩进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

学校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多个联合研究中心,如:“武汉大学-旁遮普大学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加德满都大学喜马拉雅水电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健康研究院”“中俄极地联合研究中心”等,引领构建粮食安全共同体、水利科技共同体和卫生健康共同体。

其中,生命科学学院朱仁山教授团队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农学院共建的“武汉大学-旁遮普大学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重点支持建设项目,获得资助90万元;团队吴贤婷副教授与旁遮普大学联合申报的“红莲型杂交稻耐热基因挖掘与杂交种创制”项目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经费111万元;水利水电学院董斌教授申报的“澜湄国家灌区标准合作推广平台与示范基地”项目成功入选外交部、财政部2022年亚洲合作资金项目等。

我校与非洲在医疗健康、教育交流、科技合作、援非志愿者等领域不断加强合作,先后与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多个非洲国家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展医学交流、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建立“武汉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参与“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项目”,进一步拓展与非洲高校的科研合作网络;参与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埃塞俄比亚GD-3水电站等10多个非洲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建设等。

2020年11月,中国科协与湖北科协联合为我校颁发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牌匾

我校创立中法非三方合作平台,连续举办三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筹建“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联盟”。2019年,“中法非三方联合培养硕士项目”正式启动,学校在法国和非洲法语国家高等教育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0年10月,我校举办第三届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

我校积极服务国家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举办四届海外学术周,参与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推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建设并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备案中心7个,所产出研究报告中有近百份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


国际合作层次更加聚焦高水平

十年来,武汉大学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深度合作获得广泛共识,与世界名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以往任何时期。

以我校实施的“中外联合科研平台种子基金”项目为例,2019年首次申报时,共收到121份申请书,其中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或世界一流学科为66个,占55%。

高层次实质性国际合作在十八大以后如雨后春笋,不断增多,如:经济管理学院顺利获得AACSB、EQUIS、AMBA三大国际认证,成为国内少有的集齐三大认证的学院之一;水利水电学院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粮食-环境关系”教席;与英国杜伦大学启动本科生和博士生交流项目;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合作开创校内首个3+1本硕连读项目。“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社会地理计算联合研究中心”“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等一系列高水平国际联合科研平台以蓬勃之势不断涌现。

2019年6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访问我校并续签两校合作协议

医学部的国际合作更是其中优秀代表:医学部以推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与芝加哥大学的合作从中美医学改革试点班推广到所有医学生教学体系变革,从本科生教育教学培训发展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教育教学合作扩展到医学研究合作等,十多年的深入合作使中美医学改革成为国内医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典范。2018年,开始与北美医学名校麦吉尔大学合作;2019年,开始与哈佛医学院合作,成立“武汉大学—哈佛医学院创新中心”,共同打造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

2019年10月,我校与美国哈佛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2022年6月,我校与哈佛医学院开启2022届临床科研培训项目

高层次的国际合作让优势学科更加卓越,也让部分学科实现“弯道超越”,例如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健康专业通过与美国杜克大学的合作,编撰国内首部全球健康专业教材、成立全球健康中心、创办英文期刊等,逐渐办出特色。


教育对外开放成果更具代表性

2012年,凝结着我校、杜克大学和昆山市政府三方心血的昆山杜克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正式筹建。昆山杜克大学从研究生培养起步,2018年开始,正式实施本科教育项目。

昆山杜克大学经过十年发展,逐步打响了自己的品牌。2019年4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会见合作办学三方代表时曾说,“昆山杜克大学的成立创造了美国顶尖高校进入中国办学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2020年,该校被列入国务院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

2019年4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会见昆山杜克大学合作办学相关方代表

十年来,学校不断推动与杜克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的全面合作。2014年,与昆山杜克大学签署了“本科生第二校园国际化学习项目合作协议”,推动我校本科生赴昆山杜克大学交流。2014年,创建“武汉大学-杜克大学研究院”,促成三校联合科研与协同创新。2020年,与昆山杜克大学启动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目前已有4名昆山杜克大学教师与我校联合培养24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 2021年,与昆山杜克大学签署互免学费的本科生交流协议,目前我校已有7名本科生赴该校交流。2022年,我校实施“武汉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联合科研平台种子基金”计划,拟共同搭建公共卫生、绿色低碳和国际传播领域的联合科研平台。2022年暑假,昆山杜克大学3名学生赴我校参加第三学期国际课程。

2019年7月,学生工作部辅导员暨专职团干部培训班成员赴昆山杜克大学调研


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更加显著

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双一流”计划实施以来,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均增长迅猛。

2016年,学校设立“武汉大学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专项奖学金”,大力支持在校本科生出国学习;2017年至2021年,学校累计投入3915万元资助本科生赴国(境)外学习。出国(境)交流学习学生人数从2016年的646人增至2019年的4002人,增长5倍以上,出国(境)比例从6.4%提升至23.5%。

我校大力开发世界名校合作项目,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名校合作,不断拓宽学生海外学习优质渠道。2018年,在校本科生中有396人次赴世界排名前20的高校进行长短期学习。2019年,学校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加拿大本科生实习项目录取学生排名全国第一;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获批31项,获批项目数位居全国第六。持续推动建筑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软件工程(硕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质增效,我校建筑学本科专业以优秀成绩通过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

2021年,学校依托弘毅学堂试点开设“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试验班”,推行“专业+双外语+国际组织实习实训”的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正式开启学校国际组织人才系统化、规模化培养的新征程。

2021年3月,我校首届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人才试验班开班仪式举行

同时,学校聚焦涉外专门人才培养,逐渐形成门类齐全、教学体系科学的国际化培养模式。例如,对于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学校依托法学院设立“中法法律班”“中德法律班”,建立“2+1+1”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试验班毕业生出国或深造比率明显高于普通班,就业竞争优势明显。近十年来,累计培养300余名学生。2022年,学校支持国际法本科试验班积极开展法律专业英语教学的创新探索,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2019年7月,我校学子参加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的访学实训项目

为解决学生疫情期间出国交流难的问题,2020年至2021年间,我校开设和引入278门世界一流大学线上国际课程,吸引1193名本科生参加世界一流大学线上课程项目。策划“武汉大学第三学期国际课程周”项目,为学校实现“在地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6月,我校第三学期国际课程选课正式启动


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更上新台阶

十年来,每年在校工作或者来校交流访问的外籍专家、学者人数从2012年的600多人增至2019年的2000多人,增长近2倍。

2020年1月,首届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论坛在我校举行,诺贝尔奖得主、武大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Jean PierreSauvage作为大会主席在会上发言

学校客座教授、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洛林大区洛林大学博士生院院长Jean FrancoisStoltz教授等两人曾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该奖项是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TimoBalz教授等四人曾获“湖北省政府编钟奖”;我校口腔医学院合作教授荷兰奈梅亨大学牙学院JoFrencken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这些外籍专家为促进我校与世界前沿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学科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11月,诺贝尔奖得主Michael Levitt教授受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客座教授

十年来,Jean FrancoisStoltz教授积极促进我校和南锡一大的医学交流与合作,为我校医学教学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我校教师联合承担国家级科研合作项目共三项,共同发表论文32篇,帮助基础和临床教师19人赴法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进修学习,联合培养博士生9名,为我校“中法医学班”培养教学骨干力量。Stoltz教授每次来汉,都与“中法医学班”学生和中方授课老师进行座谈交流,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目前“中法医学班”已招收六届学生共130余人,其中40名学生已通过考试,正在法国继续深造学习。

Stoltz教授与“中法医学班”学生合影


外事服务体系更加心系师生

十八大以来,学校大力推动智慧外事服务体系建设,上线多个信息化服务系统,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构建“因公出国(境)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证照服务和智能化护照管理系统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审批服务体系,提升教职工办理因公出国(境)审批效率;启用“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简化学生办理出国(境)交流审批手续,实现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活动的闭环管理;上线“武汉大学国际合作资源信息平台”,集成学校国际交流合作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国际化资源查询与数据服务,信息化建设赋能国际交流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强学校官方英文网站质量建设,实现二级单位英文网站全覆盖,推出官方公众号“武大国际”,及时发布各类国际交流信息,服务师生需求。编印《国际交流工作文件汇编》《外籍教师来华服务手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服务手册》等服务指南,为师生提供政策指导和办事流程查阅。

疫情期间,由于部分重点国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国际航线航班的数量管控,国外疫情紧张时,我校375名学生滞留国(境)外。学校积极回应滞留在外的学生的回国需求,协助学生向接收院校、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等协调资源并提供帮扶。2020年3月,帮助滞留泰国的3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文学院学生)乘包机回国;2020年7月,帮助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位滞留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博士生顺利乘包机回国;2020年9月,协调3名滞留在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国家公派学生顺利回国;保障在美公派理工科学生人身和学术安全,并提供生活帮扶,落实落细对留学人员的关心关爱。

2020年12月,我校协助滞留美国的三位国家公派学生返回祖国

2021年,举办“武汉大学青年教师国际科研合作能力提升训练营”“武汉大学外事干部国际化能力建设工作坊”,邀请外籍专业教师开设首期“武汉大学管理干部国际化素养提升训练营”,21个院系及职能部门的管理干部报名参训,进一步提升教师及管理干部的国际胜任力。

2021年9月,首届“武汉大学管理干部国际化素养提升训练营”正式开营


国际合作更显武大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期间,学校化国际舆论危机为国际合作的契机,积极发出武大声音。

向海外合作高校发函慰问并捐赠抗疫物资,并与美国、加拿大、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和医院召开抗疫经验分享视频会议40余场,接受20余家驻华外国媒体代表团现场访问报道。

2020年5月,我校向武汉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友会捐赠口罩

与我校传统友好合作高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组织召开抗疫经验分享会,在线分享我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与成果。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当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本次活动并给予肯定。

2020年4月,我校与美国俄亥俄大学连线,分享抗疫经验

与哈佛大学在线召开“哈佛--武大中美医疗系统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抗疫医疗国际合作;与芝加哥大学进行视频连线,分享抗疫经验。

2020年4月,海外媒体访问我校,并了解我校疫情防控等情况


东湖水映五洲月,珞珈山拂四海风。眺望未来,我校将继续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积极应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对国际交流合作的影响,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全力推动学校国际化建设再上新水平,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贡献武大方案。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