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7月16日,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赴恩施宣恩实践队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在深入了解基层工作与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最是细处见人心”,是队员们的自我收获以及社会媒体对此次实践成果的高度肯定。7月25日,中青校园APP刊发了题为《“最是细处见人心”,助力乡村振兴需有“绣花针”般的精细功夫》的文章,介绍实践队员的实践感悟!让我们一起来看全文。
为帮助学生们深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体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养当代青年学子责任感与投身社会建设的热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赴宣恩社会实践队伍于7月5日到达宣恩县万寨乡与高罗乡开始为期12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当我还在大学校园里的时候,也曾多次听说过乡村振兴,可那仅仅是未与实践结合的“自以为是”,直到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后,我才切身体会到,乡村振兴说起来不过四字,可每一项任务下沉到基层后便都有千头万绪需要处理,更何况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经济基础,历史变革都不尽相同。这就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同时提出很高要求。
乡村振兴千万条,而真正的落到实处是由一条条具体而微的措施踏实做好积累起来的,第一天下午我便接触到了之前在城市里很少听说的政策落实—农村“厕所革命”。宣恩县万寨乡的基层人员将推动“厕所革命”的工作做的细致入微,包括但不限于2022年上半年农村厕改情况调度表,其中包含拥有卫生厕所的农户数量,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组织全国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发现的不能使用或不能全年使用的问题户厕等各种精细的工作指标来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的成功实现,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在农村户厕验收评分表上甚至细致到包含排气管的安装朝向。读着读着,我突然意识到乡村振兴向来就不是涂脂抹粉,而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厕所革命”听起来似乎不太“高雅”,但却是真正能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措施,干这样一件实事,或许比我们在课堂上喊一百句口号都更有意义,同时这也更能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农村发展的深切期望,我想,正是有诸如一件件类似“厕所革命”的小事在基层办好,才会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图为实践队员阅读与“厕所革命”有关的的文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屈鹏飞 供图
蜿蜒的山路九曲十弯,盛夏的骄阳热情似火,路旁的植被青翠遒劲,远处的天空湛蓝如洗。在结束随工作人员到后坪村和长堰沟村进行审核资料的工作后,我不禁回想起那一幕幕动人的乡村风光,更回忆起那一沓沓有关乡村振兴的资料堆满桌面的画面。我还记得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村里有多少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五保户、易迁户、享受教育资助户学生;产业情况中烟叶有多少亩,茶叶多少亩,辣椒多少亩,有哪些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基础设施中扩宽或者整修的砂石路有多长,新建水池有多少口,硬化了多长的公路;到户项目中危房改造了多少户,住房提升了多少户,改厕了多少户......以上还只是万寨乡脱贫攻坚“尖刀班”村支书民情日记的冰山一角。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万寨乡后坪村,与乡政府工作人员一同整理核对脱贫户、检测户走访信息登记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屈鹏飞 摄
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基层的乡村振兴工作会如此细致精准。其中最令我震惊的是这套评分细则甚至精细到饮用水的取水方便程度,搬迁户是否融入安置区,参加过安置区举行的相关融入活动。以上种种不禁使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群众利益无小事,最是细处见人心”,乡村振兴既要有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和宏伟蓝图,也要有基层工作人员如“绣花针”般的精细功夫,因为基层工作人员是直面社会矛盾、服务居民、解决问题的关键。基层工作人员只有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意、懂民心,实行“精细化管理,贴心式服务”,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评价,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和其他队员还去了长堰沟村民的家中,老爷爷浓厚淳朴的乡音虽使我们一时难以理解,但从他质朴的笑容和热情的语气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那份醇厚的乡情。我们慢慢了解到爷爷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孙子也正在武汉读大学,一年能回来的次数不多,但他满怀希望地向我们介绍无论是家里的茶园收入还是生猪养殖的收入都足以养活自己,还可以为孙子留一部分。看见爷爷对与他孙子年龄相仿的我们的到来感到如此欢喜,心底里也慢慢泛起一丝心酸,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和文化活动也是我们亟需行动的工作落点。
通过询问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农村的空巢老年人所占比重比城镇更高。“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客观上导致了农村代际分居现象的加剧和空巢老人的增加”,“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所占比重更高”。并且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重故土、重家庭观念更深厚更强烈。尽管同城镇老年人一样,也经历了百十年来城镇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洗礼,但是,农村老年人邻里守望相助、养儿防老、叶落归根、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外面千好万好还是不如家里好”等观念依然深入骨髓,因而,农村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
几千年来,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靠的就是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也就是靠传统的家庭养老。养老成为传统社会家庭的一项重要职能。现代意义的居家养老,同传统的家庭养老不同。虽然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庭中,不仅家庭成员(包括子女、配偶以及老年人自己)提供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而且社区、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志愿者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政府则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居家养老把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创新和超越,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在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通过此次的挂职锻炼,我认识到唯有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才能真正服务好乡村。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我们有将自身所学技能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更需要我们有能够投身基层,扎根乡村,全心全意为乡村振兴战略奉献的决心和毅力。
走出校门,走进基层,增长见识,砥砺意志,广袤的农村大地正是我们青年学子施展才干,服务乡村的沃土。同时我也认识到乡村振兴既要有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和宏伟蓝图,也要有基层工作如“绣花针”般的精细功夫,因为基层工作是直面社会矛盾、服务居民、解决问题的关键。基层工作只有深入群众,听民声、察民意、懂民心,实行“精细化管理,贴心式服务”,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评价,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未来需不断提升改进的地方。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在宣恩县政府大楼前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玮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