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一线动态  /  正文

思政教师的春天——做好本职工作 ,喜迎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日期:2022-07-05

2019年3月18日,党中央召开了学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座谈会,这样的座谈会,在我党历史上少见(2016年12月曾召开过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落实这一本务的关键是教师。思政教师既要传道,先要明道、信道。既要言教,更要身教。经师易得、人师难得。思政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性、针对性,提升育人效果。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思政课“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责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议程。”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殷殷嘱托、金玉良言、真情实意,听之倍感亲切,喜上眉梢,牢记心田,永不忘怀。思政教师的春天来到了!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没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指导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坚持、贯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科玉律,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稳居世界民族之林前列的光辉旗帜。用中国的理论阐述中国的实践,用中国的实践升华中国的理论,更精准、更充分、更鲜明地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思政教师的天职、本务,就是要精准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就是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把“真经”传授给青年学生,让他们脑海中埋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种子,成就为坚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尖兵、栋梁、典范。

思政课的要旨就是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一项“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德为首。”“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这门课首先是领导重视,习近平说:“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议程。”春风化雨,言传身教的重任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先受教育,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春风化雨、言传身教。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影响很大。言传,教师课堂教学“要讲深、讲透、讲活”,“要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要重视多种教学资源的选用。”身教“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加强师德师范建设,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见《宋史·宋祁传》)就是说一个人自身不能做表率,就无法让别人听众;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不会使别人信服。思政教师的良好风范,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和引领效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千言万语不如一行,而一行贵在身先士卒。

教师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涵养德行“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做有品格、品行、品味,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习近平总书记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家庭的期待。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要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习近平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大兴识才、聚才、敬才、用才之风,人少了不行,“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济济多士、国运方兴。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一项伟业。“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用好用活各种资源,打造更多高水平的思政“金课”。要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的“大能量”,均是思政教师的要务,我荣幸在这神圣的讲台上直至80岁,几十年来,我深深体会到:领导重视、师资培养、教材编写很重要。

第一、领导重视。

1953年7月,我被分配来武汉大学工作,安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研室任助教。学校对这个教研室很重视,由李达校长兼教研室主任。当时,他确定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开设中国革命史课程,重点讲授毛泽东思想,这在全国高校要算首选。既无现存教材,也无实践经验,年轻教师又未系统学习过,大家感到有点为准。李校长讲述了传承前辈基业的必要性、重要性,组织我们上庐山集体备课,介绍中共在上海成立的经过,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从一个贫苦而又无依无靠的孩子到大学教师,很是难得,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专心致志,有使不完的劲,全神贯注,刻苦学习,认真写讲稿,在得到备课小组同事认可后,就多次反复背读。回校后,在体育馆背后的阶梯教室上大课,两节课连上,由于对讲稿比较熟悉,讲授显得活泼自如。由于嗓门大,声音洪亮,吐辞明朗,后排都听得清楚。由于内容新颖,同学爱听,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和期待,胜利完成李校长下达的任务,心态比较轻松,连午睡都笑醒了。由此开启了武汉大学思政课的新航程。以后,校党委书记任士舜(周恩来介绍入党的革命老前辈)同样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专门成立了党委学生工作组,我有幸是该组成员,经常到学生区去,和学生谈天说地。谈志向,谈前景。谈学习,谈恋情。谈故乡,谈家庭。爱祖国,喜文明。既自由,又宽心。在我心中想到的是教师的职责:师生一家亲,“三同”话实心言传身授魂,济世是根本。终身为人民,脚步永不停。创新又守正,一一垂丹青。声浪似碧波,光照如辰星。花馨月园时,喜鹊把诗吟。

①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学习。(作者注)

这张照片是我在学生宿舍辅导时,学生黄海宇拍照的,刊登在《长江日报》1980年10月13日第一版。

第二、师资培养。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的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肩上,因此,培养思政教师就是不可或缺的了。1977年,开办了马列师资班,招收了三十名学员,1981年10月毕业。在此基础上,开始招收这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在课堂讲授中,为深入讲解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三个组成部分,我们开设了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在听讲之后,还开展课堂讨论。为培养学员讲课能力,有的章节就由学员主讲,教师补充评论。有的专题则请武汉地区有研究成果的专家教授做专题报告,并把他们的讲稿铅印成合订本,作为补充教材,以充实教学内容。课堂讲授没有涉及到的课下辅导。对硕士生的课堂讲授,有的是将专家教授请进来,有的是硕士生走出去,如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请他们的教授讲课。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全面关怀,除了学习,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也放在心上。我的课外时事讲座也受到学生关注。

传承宝贵的中国精神,保持优良的中华风范,尊崇革命前辈的谆谆嘱托,珍惜劳苦大众的精心抚育,参观革命遗址,吸取精神营养,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课题。我与学员一道先后曾前往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参观学习。在武汉可供参观学习之处有:二七大罢工纪念馆、施洋烈士墓、农民运动讲习所、北伐军将士陵园、八七会议纪念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由学员们自己前往。实地参观学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记忆。课堂听讲与参观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收效更佳、更牢、更固。

师资班学员毕业至今已有41年了,有的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有的是中国地质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巡视员,有的是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司长,还有湖北省档案馆馆长,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以及留校执教的教师,前面照片中在我身旁的学员都有可喜的成就。那位女同学名叫卫凯珍,河南焦作人,她的先进事迹,在《中国青年报》登了一整版。而研究生毕业后,多数在高校任教,除留校任教外,他(她)们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大学任教,是承前启后的思政教师,为立德树人作出了贡献。

第三、教材编写。

编写教材,是传播该学科知识的基础建设,它展现了该学科成规,又反映了该学科新貌,是该学科的范本,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准绳和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材的重要性我是知道的,我先后公开出版过《中国革命史教程》《共和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邓小平理论教程》等。关于教材编写,胡乔木同志提议编一本《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的教材,作为全国中等专科学校的政治理论课教材,培育当代青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情操。为实现这一有创见的提议,教育部同志来到武汉,我省教育厅同志积极响应号召,愿意参加这项工作。他们经过调查了解后来邀我参加编写中专政治理论材料,经学校党委同意,教育部于1984年6月1日发出(84)教政字007号文件,陈乃宣担任《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一书主编,组成该书编写组。经过两年的努力和多次修改,1986年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首发式在武汉举行,全国中专教师代表出席首发仪式,教育部副部长彭佩云接见了编写组全体成员,表示了祝贺和慰问,我说:谢谢部领导的关怀,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该书首页说明比教科书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国统编的教科书,供中等专科学校选用。全国有四千多中专,每年发行数十万册,使用了八年(1986—1993),修改了三次。每年暑期都办教师学习班,解答有关修改的内容。此书的编写为中专政治理论教学尽了一份力,但也是我们锻炼提高的好机会!谢谢教育部对我们的培植。

在立德树人的美好春天,我将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终身不懈。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96岁离休教授陈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