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视点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发布日期:2022-09-0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袁银传 饶壮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眼光观察和把握时代精神,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深刻领会、精准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22)08-0004-06

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22.08.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大势、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了集中凝练和深刻概括,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并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善于进行理论创造的现代无产阶级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旗帜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双向互动和双重创新,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哲学是用思想反映和表达时代的主题内容,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时代精华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把握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3]科学回答了当今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谱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集旗帜、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于一身,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取得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4]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航船继续推向前进,是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愿望、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5]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6]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四梁八柱即“十个明确”,强调我们党要顺利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破解新发展难题,这些基于新时代特点而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既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又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旺盛生机和强大活力,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7]对于回答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进行了新的科学谋划。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世界发展潮流和民心所向,由于世界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历史文化等的不同,每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也不尽相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化的立足点和根本价值目标,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整体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防止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要“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8]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开辟了管党治党和强党兴党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现代无产阶级政党,不断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政治保障,也是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9]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以及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等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求全党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绝不含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找到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把党建设得更加强大的成功道路。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实现全人类解放有机统一起来的伟大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鲜活的、有时代力量的马克思主义”,[11]它反映时代精神、掲示时代矛盾、破解时代难题、引领时代方向,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不是地域性的、远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偏狭学说,而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科学掲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科学掲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科学掲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从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超越资本逻辑、推翻资本统治、实现自身彻底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道路。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哲学,而是反映时代精神、变革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依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在列宁主义指引下,布尔什维克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变成了社会制度和广大人民具体的社会实践,从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航向,指引了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解放和走向进步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双向互动和双重创新,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强,从而深刻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版图,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信心与决心,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以后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被称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科学掲示了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掲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科学掲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把中国人民命运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引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3]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既是新时代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总结,也是破解当今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建设美好世界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采取的中国行动。其主要表现是: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顺应国际发展潮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呼吁世界各国要摒弃“国强必霸”的旧逻辑,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旧思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和呼吁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世界各国的事务由各国人民自己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应由大家协商解决,不能由一个国家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几个国家说了算。

世界各国应坚持平等对话,努力使世界保持更加持久的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不仅是联合国的责任,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共同责任。各国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坚决摒弃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选边站”的旧思维,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各国的安全是相互的,各国合理的安全关切应该得到尊重,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不安全的基础上,特别是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富国应该扶持穷国,强国应该帮助弱国。国际社会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符合各方意愿的基础上管控分歧,不能搞唯我独尊甚至强买强卖。各国应该恪守国际法准则,不得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通力合作严厉打击危害世界和平和安宁的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

世界各国应坚持经济上互利、合作和共赢的原则,努力使世界变得更加普遍繁荣和生活美好。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国际进步潮流和表现,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给各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利于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推进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和科技进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等。但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各个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严峻的挑战,诸如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金融、投资、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如不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甚至主权、独立和安全等也会面临严峻挑战。有鉴于此,世界各国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特别是应摒弃经济贸易方面的歧视性政策,坚持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原则,使世界各国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和普惠,共同推进世界各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使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都变得更加富足和安康。

坚持文化互鉴,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和谐世界。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人类文明因多样性而丰富色彩,世界各种文明相处应坚持和而不同、平等对话的原则,并且只有在承认多样性的前提下和谐共存、相互尊重和相互借鉴,我们共同的生活世界才能丰富多彩和欣欣向荣。人类文明多样性带来相互交流,交流产生融合,融合带来进步。不同文明不能相互排斥,更不能相互对抗,而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因文明交流而具有更强大的动力,使世界和平的共同维护因文明交流而更具持久性。

世界各国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敬畏自然和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使我们的地球家园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促进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且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为解决人类21世纪的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三、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之所以能够经历长期磨难而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并且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既不忘老祖宗、又讲出新话。”[14]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系列著作、习近平系列重要论述专题摘编等,真实地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丰富而鲜活的实践历程,深刻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我们要深刻把握“只有这一思想,而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15]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中央重要文献是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文本和专题教材,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反复研读,努力把其中每一个方面的内容都理解深刻、领悟透彻、贯彻落实。

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有机贯通起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又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新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整体视域切入,才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和现实向度,才能增强政治判断力、理论洞察力、现实执行力,从而增强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

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实践,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决定性成果,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在世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诸如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民生方面还有不少短板,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管党治党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需要党和政府花大力气加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大力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问题为中心,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中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不断根据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切实把学习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力量。

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加强宣传阐释工作,切实推进这一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推进学习和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注重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青年学生这个重点人群,又要向全体社会成员整体推进,努力增进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以及高校舆论阵地等的积极作用,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仅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还要因地制宜和分门别类地向社会整体推进,做到理论学习全社会覆盖。要有效地发挥各级理论研究机构的作用,多出和快出优质理论研究成果,尤其是要引导人们把思想和行动自觉而坚定地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使其成为全中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充分运用各级各类媒体,与互联网络协同联动与同向发力,全方位、深层次和多渠道宣传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努力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外舆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引领力,围绕各种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内容,既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又充分展示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要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和深入研究,用这一思想更好地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意志,进一步凝聚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困难和继续前进的磅礴力量。鉴此,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学在前列、学得更深,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领会蕴含其中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艺术,自觉用以指导解决问题、推动工作”。[16]

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加强党的思维和工作能力建设。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看家本领,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作风,因为我们党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才能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也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和赢得未来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只有在完成中心工作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才能够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国家才能够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反之则会误党误国。我们党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执政使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纷繁复杂,只有不断地用科学思维武装头脑,才能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航船劈波斩浪、奋勇前进。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才能够在各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及注重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因而我们在今后的征程中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加强调查研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因而我们要像列宁提出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必须学习、学习和再学习那样,努力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型大国建设,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也不会停下脚步。我们必须继续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彰显出更强大生命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5.

[3][4][7][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8.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9.

[9]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N].人民日报2022-01-19.

[10][11][13][15][16]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24,183,182,183,186.

[1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3.


[作者简介]袁银传,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0W)。

(发表于《思想理论教育》2022年8月刊)